1.中心概况
江西航空职业技术学院核技术应用实训中心是该院核技术应用学院的核心教学实践平台,占地面积820平方米,下设辐射探测综合实训室、环境辐射采样实训室等10个专项实训区,依托“核与辐射检测防护技术”及“环境监测技术”两大专业,紧密对接国家核能战略与江西省“1269”行动计划。中心配备总价值350万元的专业设备,聚焦核辐射探测、环境采样分析、个人剂量监测、核应急救援等核心功能,致力于培养核技术应用领域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其响应国家“十四五”规划和产业发展需求,解决基层人才紧缺问题,是江西省唯一开设核技术应用相关高职专业的院校及全国唯一火箭军核辐射检测防护定向士官培养基地。依托与中广核贝谷科技等领军企业的深度合作,以及经验丰富、双师型占比超80%的师资团队,中心培养的学生质量高、就业率超95%,深受用人单位好评。
2. 设备与资源
中心设备先进,资源丰富,总值达数百万元,覆盖核技术应用全链条关键环节:

校企资源:
实训中心深度融合校企资源,构建“技术共享-人才共育-成果转化”三位一体合作生态。在资源协同上,依托火箭军定向培养基地及与中广核贝谷科技、江西核工业环保等行业龙头共建的技术研发中心,引入真实项目(如核应急响应、放射性污染治理),并确保技术同步。在育人环节,实施双师互聘,协同开发融入行业标准的活页式教材。在成果转化方面,中心为企业提供设备校准、模型优化等技术服务并承接横向项目,联合起草行业标准。通过这一闭环合作,中心已成为区域核技术产教融合核心枢纽,有效支撑产业链技术创新与人才升级。
3.实训项目与特色
核技术应用实训中心开设六大核心实训课程及特色项目,旨在培养学生辐射检测全流程实操能力与前沿技术应用水平。
核心实训课程:
①核辐射探测实训(对接《核辐射物理基础》《核辐射测量技术》):掌握基础探测仪器操作与数据分析。
②辐射环境监测实训(对接《核环境学基础》《辐射环境与个人剂量监测》):训练环境样品采集、本底监测与污染评估技能。
③个人剂量监测与防护实训(对接《辐射剂量与防护技术》):强化个人防护装备使用与剂量管理能力。
④辐射自动监测系统运营实训(对接《辐射环境自动监测系统运营》):培养智能化监测平台运维技术。
⑤放射性污染治理实训(对接《核三废的危害及处理》):学习污染治理工艺及废物安全处置流程。
⑥环境数据分析实训(对接《核数据分析与处理》《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提升大数据处理与建模能力。
特色前沿项目:
①核应急救援综合演练:模拟核事故场景,开展应急响应、污染洗消及伤员处置等高危操作实战训练;
②蒙特卡洛辐射仿真(MCNP5):利用高性能计算机模拟复杂辐射场,优化屏蔽设计与探测器响应预测;
③无人机辐射巡检:结合地理信息系统(GIS),训练无人机路径规划与污染源定位技术;
④核污染扩散AI建模:通过仿真平台预测放射性物质迁移规律;
⑤放射性废物分类与固化处置:实操演练废物安全处理全流程;
⑥辐射计量标准传递:学习电离辐射计量校准的核心操作规范。
4.成果与荣誉
核技术应用实训中心深度融入“岗课赛证”培养模式,人才培养成效显著:
①高质量就业:毕业生就业率高达95%,专业对口率高达85%,为核工业、环保、医疗、公共安全及国防领域精准输送紧缺人才;
②定向士官培养标杆:作为全军唯一火箭军核辐射防护士官培养基地,累计输送126名高素质士官,服务战略部队核应急响应等核心岗位;
③社会服务引领:中心依托先进设备与深度校企合作资源,构建“企业培训+证书考核+技能竞赛”三位一体社会服务体系。面向核工业、环保、医疗等领域核心企业,提供辐射安全操作、核应急响应、智能化监测设备运维等实战课程,开放核应急救援、废物处置等高端实训场景,支撑企业技术升级与人才技能提升。
5.未来规划
计划分阶段扩建实训室体系并引入前沿技术:近期将建成辐射探测综合、环境采样、个人防护及辐射仿真等首批基础实训室并投入运行;中期着力扩建核应急救援、环境仿真数据处理、电磁辐射监测和核电子学测量等专业实训室,同步引入虚拟现实(VR)核事故演练与数字孪生平台等新技术;远期目标建成辐射计量校准及放射性污染与废物处置等尖端实训室,最终构建覆盖“监测-防护-应急-处置”全链条、融合“理论教学+虚拟仿真+实战训练”模式的国内一流核技术应用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